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父亲比母亲更能教好孩子的十件事

   日期:2024-08-07     来源:www.eeldog.com    浏览:343    
文章简介:每一个父母都是当了爸爸妈妈,才开始学做爸爸妈妈,基于成人的生理和心理差异,有的事情父亲的确会比母亲更能轻松胜任,母亲可以趁机“让贤”,在旁边高雅的当啦啦队就好。有十件事,父亲更能教给孩子,你都了解那几件?三十八岁在金融业工作的钟先生,每周接...

每一个父母都是当了爸爸妈妈,才开始学做爸爸妈妈,基于成人的生理和心理差异,有的事情父亲的确会比母亲更能轻松胜任,母亲可以趁机“让贤”,在旁边高雅的当啦啦队就好。有十件事,父亲更能教给孩子,你都了解那几件?

三十八岁在金融业工作的钟先生,每周接送念小三的大儿子学游泳、上小提琴课,儿子的英文功课也是他的管辖范围。现在请育婴假的钟太太因此可以专心照顾三岁的小儿子。钟太太表示,先生的个性比她更小心细心,孩子只须有一点点风吹草动,先生就会立刻带他们去看大夫,甚至比她更会看孩子。

四十三岁在小学担任学务主任的苏文钦,太太在企业上班,跟孩子作息差不多的他,有更多时间照顾念小四与大班的儿子。因为工作上每天与孩子为伍,他比太太更容易理解两个儿子的脾性与学习需要。实在非常难扮严父、不会“维修孩子”的他,还是比较喜欢当跟儿子睡前聊天的哥儿们。

家有三个男生的心理师邱永林自豪的说,只须没出差,晚上都是他帮三个儿子洗澡。

上一代的爸爸为了家计,力不从心,没太多时间管孩子,没被严加管束过的这一代父亲们,小时候也就没太多机会跟我们的爸爸起冲突,但心中仍渴望亲子间的亲近。邱永林察看,越来越多“新产品种父亲”,有了孩子后,多半感觉孩子比工作更要紧,或至少觉得孩子和工作一样要紧。他们会刻意抽出时间陪孩子,也渴望能密集“赖在孩子身边”,甚至不惜“孟父三迁”,为了孩子的教育环境搬家,或在工作上做出妥协。四十八岁才有了第一个孩子的知名出版人傅月庵,笑称自己“把儿子当孙子养”,为了能多些时间跟儿子小宝相处,他宁可降低收入,一周只工作三天。

有趣的是,邱永林指出,新一代的父亲婴幼儿教育参与度明显提升,可是“有的婆婆甚至母亲却还没‘转过来’,仍会感觉有空陪孩子的爸爸可能是‘有问题’,”邱永林笑着回忆,白天他陪孩子在公园玩,婆婆母亲们都会好奇他是否失业了。父亲在家做家事、花太多时间顾孩子,仍会有公婆看不过去,没办法欣然同意。

或许接送孩子上才艺课、休育婴假的父亲看来仍非常稀奇,但主动参与婴幼儿教育、陪过孩子的父亲都会发现这个平凡无奇的事实:每一个父母都是当了爸爸妈妈,才开始学做爸爸妈妈,这世上真的没什么只有父亲或母亲才会做的事。不过,基于成人的生理与心理差异,有的事情父亲的确会比母亲更能轻松胜任。综整父亲的第一手婴幼儿教育技巧与专家察看,列出父亲可以教给孩子的十件事。若你家父亲的确在这类方面更有优势,母亲可以趁机“让贤”,当令让自己喘口气,在旁边高雅的当啦啦队就好。

十件事,父亲比母亲更能胜任

1、一块运动

多数母亲都不是那样热衷运动,而父亲的运动神经一般比较发达,也更乐意流汗,就让父亲携带孩子固定去打球、跑步、骑脚踏车、一块看球赛,享受运动的快乐。不过每一个孩子肌肉进步与领会运动技巧的速度不一,父亲尽可能带孩子“玩”运动就好,别过于求好心切。带儿子打棒球时,应防止如“你如何投球像女孩一样无力”这种贬损女人的语言。

2、放松、放空

虽然这不是母亲最喜欢的模式,但依据谘商心理学博士许皓宜察看,母亲容易有“不由自主的控制感”,会产生源源不绝的“万一”与焦虑。父亲则是可以“喊卡就卡”,也容易放手身段跟孩子打成一片,可以跟母亲互补。四十四岁在媒体工作的沈志清表示,平常在家时,女儿“虐待父亲时最高兴”,升小5、小二的女儿喜欢父亲扛着她们往空中抛,直到父亲不支倒地。

3、勇于冒险

母亲偏“守”,孩子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的焦虑。但许皓宜觉得,孩子三岁将来,特别需要父亲,带他们往外探索、出去探险。由于父亲可以同意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母亲长,孩子受点皮肉伤,父亲一般不会大惊小怪,孩子若遇见危险,父亲也能准时反应,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。

4、动手做,想方法

路不仅一种,不试不会了解,是不少父亲感觉“天经地义”的事。目的了解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质,会让父亲倾向一件事不会只有一种标准答案,不必太钻牛角尖,也不必须要等到万全筹备后才出手,要灵活、随机应变,才能适应这个迅速改变的世界。

5、把我们的“绝活”教给孩子

目的导向、讲究效率和办法的父亲,可以当令把自己感觉好用的专业或工作办法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,不只能增进亲子的理解,或许还会增添亲子的互相崇拜。

6、爱母亲

许皓宜幽默的说,父亲要支持母亲“爱给孩子看”,家的孩子随时在察看与吸收“父亲对待母亲的方法”,这会干扰他们日后和异性的相处。

如果是母亲不快乐,倒霉的是孩子。由于多数家庭还是母亲伴随孩子的时间长,假如母亲是主要管教者,父亲要支持母亲,不要争夺管教权,而是去理解母亲为什么那样做,或适度带母亲抽离执着的状况。比方换手照顾孩子、安排夫妻相处时间,即使是两人一块送孩子去上才艺课,借助等孩子的空档喝咖啡、聊聊天,都能帮母亲充电。

7、做家事

美国《Parents》杂志提醒,父亲若能自婴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、相处,与从小携带儿子做家事、教儿子做饭,或教女儿帮脚踏车汽车轮胎打气,除去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,也能降低孩子对成人的刻板印象。

8、诚实有礼貌

不少父亲都很在乎孩子的礼貌与规矩。邱永林觉得比起“男穷养、女富养”,还不如男女都该“有教养”,父亲要教会孩子在自私的首要条件下掌握妥协。另外,诚实不欺,对爸爸妈妈、长辈有礼貌,仍是多数父亲觉得不可以妥协的底限,也是他们觉得为人处世必须具备的素养。

9、制造很多美好的初体验

首次跟父亲去打棒球、看球赛、看电影、去夜市吃小吃……与父亲共有些种种首次,是不少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。邱永林相信,父亲携带孩子多接触、体验美好的事物,就能离得远远的丑陋、令爸爸妈妈担心的黑暗面。父亲带给孩子的安全感与美好回忆,也能成为稳定孩子的力量,在孩子遇见难关、挫折时,帮助他坚强。

10、打造与孩子专用不变的连结

“即使是青春期的孩子,都需要爸爸稳定的承诺,”邱永林觉得,父亲需要和孩子打造至少一个“不论发生啥事都不会改变”的仪式或默契,譬如:固定睡前聊天、天天带孩子去上学、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,不管阴晴圆缺,不管跟孩子有过多幺激烈的争执,或孩子做了哪些错事,父亲仍会持续这项仪式。即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,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觉到父亲不变的爱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